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为什么没有「宜家」

小岗村村长 36氪Pro 2019-08-23



文 | 小岗村村长

图片来源 | unsplash



家居市场一直是非常受关注的一个赛道,万亿规模却极其分散。为什么过去二三十年难以出现超级品牌?家居市场正在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是否有机会出现下一个宜家?


在“2019WISE未来创享峰会”现场,尚美生活集团董事长马英尧、我在家联合创始人李辉、丰厚资本投资董事汪洁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下是核心提示:


1、现在到了90后成家的黄金时间段,家居家具的需求喷涌而出,这是全新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而利用信息不对称盈利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消费者对于物美价廉的需求特别明显;


2、家居行业在前面二三十年中没有被品牌化,原因在于零售的坪效有问题,只有降低成本、扩大毛利,才能让家居成为一个独立的业态;


3、凡是有渠道品牌的行业,说明品牌竞争不够充分,说明供给是有问题的;


4、家居小分类很庞杂,而且消耗量无法跟牙刷、牙膏这种相比。当这些小件变成消费品而不是耐用品的时候,它就具备了品牌化的机会;


5、如果能把过去没有品牌化的品类品牌化,创业成功的公司起点就是千亿规模;


6、未来中国会有一到三家家具零售巨头,他们的成功路径是: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用性价比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再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最终形成供应链和零售端的正向循环。




以下是圆桌内容(经36氪编辑):


主持人:今天消费者在生活家居领域的需求有什么特点?基于需求的变化,行业的发展又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马英尧:从去年开始生活家居特别火热,其实很多人也在分析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来看宜家,宜家是在二战以后成立的,它其实踩到了一波需求的红利。二战以后年轻人从家离开到外面找房子住,只能付很少的钱买家居产品,这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那中国红利是什么时候?我们发现中国人群是以十年为一代在变迁。我们通常讲90后、80后、70后,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他们产品风格、潮流趋势是完全不同的。现在来到了2019年,又是一个00、90、80交接的年份,90后成为主力。


中国人消耗家居用品最多的时候就是成家,而现在刚好到了90后成家的黄金时间段,所以家居家具的需求喷涌而出,这是一个全新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他们的家居用品要非常时尚、非常便宜,同时还要好的质量,这里呈现出一波全新的机会。我相信在这一波90后结婚的热潮里,能够诞生出一个、甚至多个全新的家居家具品牌。所以我们也独立推出了新家居零售品牌ONE ZONE。


李辉:我在家是一个专注做家具的电商平台。我们认为,现在跟三五年前的最大变化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了,所以想要单纯依靠提供信息或利用信息不对称盈利的话,其实空间已经很小了。基于以上的变化,消费者对于物美价廉的需求就特别明显。消费者希望能够买到更好的东西,但是又怕花冤枉钱,所以我们做零售的角度很简单,就是提供给顾客最高性价比的家具。


汪洁然:第一是消费者改变了,消费主体有明显的迭代;第二个变化,就是这几年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信息足够通畅,让大家发现原来家是可以这么美的,会想要更加有科技感、更加有质量的家具。


讲到行业的趋势是,家具在整个消费构成里面还是相对比较重的一块,虽然家具看起来特别好、特别棒,但是消费者不会在线上的渠道里面直接下单。也就是说,我们其实在找一个既能让用户体验到、又能够让他们方便去购买的一个渠道或者方式。


主持人:关于既有体验又方便成交的渠道,现在有一个思路是,把家居家具零售跟线下空间做结合,比如酒店、民宿。其实两位创始人在这方面也都有实践,大家对这个怎么看?


马英尧:在三四年前我就发表过这个观点,因为我们自己有几千家酒店,自己也卖过东西,发现是不成立的。首先来住酒店的用户是没有这个需求的,用户匹配度不够;第二,零售是需要流量的,一家酒店有100间客房,入住率80%的话才80个客人,对于零售而言是少的不能再少了,一个酒店里面来80个无效的客人,转化率能到1%就很了不起了。这是一个伪命题。


李辉:直接用酒店品牌的商业化场景来带动消费,其实效率是很低的。在我们看来,最好是这个场景能够跟一个电商平台去合作。为什么?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如果贸然做跨界的话是很危险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在酒店场景里面做零售,这个酒店品牌跟商品品牌要分离,如果它是同一个品牌很难形成消费者的转化。如果场景跟电商平台合作的话,这种模式会提高转化率,才能完成从体验到购买再到复购的路径。甚至说场景化商业和电商可以实现双向导流,这样才有机会。


汪洁然:换一个角度看,有的品牌跟线下的合作,整个效率是非常低的,很难用零售的逻辑去看它。可能更多的只是从品牌角度。


主持人:今天我们在讲家居新零售,这个“新”体现在哪些层面?


马英尧:这个“新”包含很多方面,前面讲到用户对商品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个可能是在商品层面,但是更多的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店的模型。


刚才提到过,为什么家居行业在前面二三十年中没有被品牌化,没有成为一个大的集中的分类?是因为这个分类在零售的坪效上是有问题的。过去家居用品包括生活的小杂货一直处于混乱无章的状态,没有很强的品牌冒出来,主要是因为过去要经过层层渠道,低动销、低坪效,这是家居行业之前的状态。


一方面要降低成本,一方面要扩大毛利,这样才能让它独立存在,才能建立品牌。ONE ZONE现在更多是在供应链上做创新,其实这两年从网易严选开始,再到各种各样的创业品牌,大家的供应链都是新的,就是工厂到店。因为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提高门店的毛利,让家居成为一个独立的业态。


李辉:零售的模式一直在创新,现在科技的发展让连接方式做出了改变,从之前的PC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现在大家获取资讯的渠道变多了。零售企业需要去改变整个链条,去节约成本,去提高效率,然后给消费者更多更好的选择。


以我在家为例,我们也做了一个比较不一样的模式。跟传统的家具零售相比,我们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以此让消费者拿到最物美价廉的商品。在传统的家具购买中,体验和交易是同一个场景来完成的,等于是家具的卖场。但现在交易环节放在线上效率会更高,我们把家具的交易环节、成交环节放在了线上,直接用APP就可以完成;但我们把体验的环节放在了客户家里,我们叫“生活家”,也就是新客户可以到老客户家里去体验家具。


通过这种方式去体验的人,可以看到真实场景的家具,又可以通过老顾客了解到我们的服务。他再去线上进行成交,可以节约很多购买家具的成本;作为我们的被体验者,“生活家”通过提供空间、提供服务,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我们这个模式一开始是在厦门做小范围的测试,后来效果比较好,就拓展到了全国。


现在来看,在杭州我们有500个“生活家”,我们在这个城市产生的70%的收入是跟“生活家”有关系的。现在年轻人对于不管是说到别人家体验,还是去开放家里让别人体验,接受度都比较高。这就是通过流程和环节的创新,让消费者获得了实惠。


汪洁然:新零售这个概念已经被大家从各种维度定义很多次了。人、货、场,人就是消费者,货就是品牌,场就是消费场景相互之间的联系。我们会把人、货、场放到不同品类里面去,看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有没有可能塑造新的关系。


我打一个比方,李总的我在家,它其实就是重构了人、货、场。它让原来只能在线上看到产品的人,在家里面也可以体验了,不再需要去一个离你们家可能十公里远的卖场再去买这个东西。


我再打一个比方,最近特别好玩的古玩电商。当别的技术能够应用到这个品类里面的时候,人、货、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整个交易流程和交易效率会大大提高。我们会去看,新的技术怎么去改变人、货、场,再看不同行业还有没有这种好的机会,来提高效率或者改变行业。


主持人:ONE ZONE和我在家的切入点还是有些不同,好奇做小件家居产品和大件家具的思路是否有区别?这两者之间要怎么实现跨越?


马英尧:万亿规模的家居赛道,如果跟酒店市场做类比,它也有高端品牌,却很少有能对标七天、如家这种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因为家具是低频的消费,坪效特别低,如果只是卖家具很难获客,像红星美凯龙商场,现在人流量下降还是非常厉害的。


目前行业里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是从小家居产品切入,再进一步延展到大店做家具。为什么?因为它非常高频、高复购。先打磨小家居用品,后面再进军大家具店的时候,这些小产品能够成为一个引路人。


李辉:我在家是做家具为主的。在我看来,大件的家具没有品牌属性,但是小件的家居产品有;大件的家具不需要囤货,小件的家居产品需要囤货;大的家具我们深耕自营供应链,小件的家居我们广泛与一些知名品牌合作,我们采用的是这样的战略。


从大和小的联动上来看,我们坚持是以大带动小。其实我们去看宜家的空间布局,它就是按照这个逻辑来设计的,它就是通过家具来引流,很多人是去买大件家具,顺便买了小件的产品。


汪洁然:我看小件家居相对少一点,但是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个还是跟人群、需求有关系的。90年上下出生的这些人群,特别是在一二三线城市,他们是需要一些小确幸的。


就我直观的感觉,无论是ONE ZONE还是其他小家居产品的品牌,带给用户的不仅仅是满足你单纯的刚性需求,更多的是,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30块钱能够买三样,这是非常开心的一个体验。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小件家居店一般会开在shopping mall里面,因为这里是相对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


主持人:综合来看整个家居市场,现在行业格局如何?未来这个市场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马英尧:因为我一直做品牌生意,就从品牌角度去思考。刚才提到家具市场上万亿的规模,到今天为止并没有非常多的品牌涌现出来,说明行业还是处在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


我们去看消费品,比如牙膏、汽车、服装,基本上这些行业里面不可能有渠道品牌,或者某一个电商的牙膏,比如某某严选的牙膏、汽车,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凡是有渠道品牌的行业,说明品牌竞争不够充分,说明供给还是有问题的。


这个问题是什么呢?第一可能是流量的原因,过往流量不够集中;第二,家具小分类比较庞杂,在家居用品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出来跟牙刷、牙膏这种特别消耗多的东西去匹配。我们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你家里的这些小件变成消费品而不是耐用品了,它就具备了品牌化的机会。


现在具备品牌化的机会还在于有流量红利,比如结婚潮。其实在渠道上还有一个大的红利,现在购物中心里面鞋服品类业绩全面下滑,亲子娱乐休闲类、餐饮类全面上升,家具作为中间地段的品类,可逛性非常强。它比鞋服的转化率高很多,在购物中心是非常欢迎的,这具备了渠道的能力。


再一个就是发展红利,由于鞋服品类业绩下降,购物中心生意不好做,我们寻找购物中心里原来做鞋服的加盟商成为我们代理商,这时候也喷涌出一部分小B的红利。


所以说,从需求的变化、到C端流量,再到供给、发展渠道,都聚集了不同的红利,这能把过去没有品牌化的品类把它品牌化,如果创业成功的话,我觉得这里面的公司起点就是千亿规模。我认为将来还是会出现中国的宜家,会出现中国的无印良品,而且都是千亿级的庞然大物。


李辉:家具行业现在的情况是,因为零售端极其分散,所以造成生产端也极其分散。线下来看,家具店品类比较丰富,主要面对的客户是中高端群体,它的问题是物业公司、商业地产赚钱,但是经销商日子过得很苦;大的线上平台的话,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以低端客户为主,因为线上卖家具没有体验,很难卖很贵的家具。还有垂直的电商,像我在家这种,这个体量放到整个市场来看可以忽略不计。


如果说要看整个格局会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想象力,因为未来可能会改变这个行业的,比如说3D打印、AR等,这个技术离家具还很远。


说没有想象力是因为这个行业趋势很明显,应该会有一到三家公司,通过线上化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然后通过性价比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再不断优化供应链,形成供应链和零售端的正向循环,不断做大,我觉得未来中国家具的零售巨头会在这些公司里面产生。


汪洁然:我直接打一个广告吧。我们机构在家居生活这个赛道里,第一是看渠道化的品牌,我们认为这是有机会的;第二,我们会看一些相对比较细分的赛道,比如说就做床垫的,这也是千亿级别的赛道,单个品类做到品牌最好、品牌力最强,这我们也觉得完全OK;第三是跟科技比较沾边的,不一定是物联网或者怎么样,但未来科技化是趋势,只是看在什么点爆发而已。




小预告:


36氪Pro·WISE沙龙第四期开张啦,扫码报名👇



如您对“36氪Pro”上报道的项目感兴趣,欢迎添加创投小助手交流合作(ID:chuangtou36kr)。



推荐阅读



更多项目


Pro趋势 :菜市场 | 产业互联网丨商业航天丨分账剧 | 冥想电子烟“中局”朋友圈营销操作系统新职业教育工业品市场跨境支付透皮贴剂播客5G美妆国货品牌给地球拍照食品科技在线教育新风向农业大数据公司中国RPA韩冰逆势“创业”家用健身替代蛋白2019年中创投报告电商社区加盟2.0健身的未来换电2019年中医疗赛道复盘K12网校2019宠物消费2019上半年创投观察

Pro独家 :笑果文化丨数字虚拟人丨罗永浩小野电子烟刷宝丨游戏手机丨TPG 收购 APM Monaco丨连咖啡Y C 中国沙特瞄准中国寻找超级项目三节课FLOW福禄启明创投自如抑郁研究所“来也科技”合并“UiBot”深潜OYO酒店

Pro案例 :To B生意长租公寓“杀死”腰部公司车库场景将诞生新一代分众传媒?探月学院 | 小白心里软 | Allbirds | 气味图书馆 | 乔治巴顿丨Keep专访深度分析 Lyft 和 Uber 招股书茶里小怪兽开山蓝领市场NEIWAI内外雅萌YA-MAN周期天王打造长青组织瑞幸Sam Altmanzoom韩都衣舍单体酒店浩沙健身DTC品牌底层思维第四空间Chewy隐形的天花板B站下沉市场SalesforceOne Zon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